算力互联网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23年3月由教育部立项批复,依托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建设。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原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汇聚了山东省优质科教资源,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打造科教融合优势特色,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是山东省新型工业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力量。
实验室定位于聚焦信息科学前沿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围绕算力互联网与信息安全重大科技问题,聚集优秀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开展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安为保障,推进网、云、数、智、安、边、端、链深度融合,服务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东数西算等国家与山东省重大战略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
实验室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为ESI全球前1%学科,综合实力强劲,入选山东省“高峰学科”建设学科(省属高校仅13个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仅有1个入选);学科在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入围全国前12%,位列山东省高校第1位。实验室还拥有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区块链、保密管理、保密技术本科专业,拥有扎实的人才培养基础和环境。
实验室建有国际上首个超算科技园,总投资105亿元,拥有国内首台完全用自主CPU构建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神威蓝光”,2018年建成从处理器、网络芯片组、存储和管理系统等核心器件完全国产化的“神威E级原型系统”,其建成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第三个能够采用自主处理器构建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完美实现国家大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目标。2021年建成算力全球领先、性能更强更优的“山河”超级计算平台,持续服务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海洋环境模拟分析、信息安全、新材料和新能源分析等领域的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政府机构等单位用户近2000家,累计实现可转化科技成果200多项。率先部署建设省域范围内的“济南-青岛”、“济南-淄博”、“省会都市圈”算力互联网示范工程,实现了济南、青岛新一代超算、山东算网等多地异构计算、网络和存储资源的接入和融合调度,在海洋、材料、电磁、生态环保、对地观测等领域支撑多项重大应用,为“黄河战略”、“海洋强国”、“一带一路”、“数字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等国家与省重大战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光华工程科技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山东省专利一等奖1项。近5年,共发表学科顶级期刊和会议论文126篇。授权发明专利231项。孵化多家上市企业和“瞪羚企业”。建有山东省首个国际化示范学院,与澳大利亚、白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国的多个高水平大学成立国际联合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