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3月31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交叉前沿论坛即云枢讲坛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济南市顺利举行。本届前沿论坛由国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协会主办,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承办。论坛旨在研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技术和趋势,共同推动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深入融合。
本届前沿论坛由东南大学教授陆慧敏、算力互联网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吴晓明担任会议联合主席。论坛开幕式上,吴晓明代表承办方致辞对与会人员的出席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激发思想交流,凝聚各方智慧力量,携手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交叉科研发展的创新高地,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作出贡献。计算学部教授鹿文鹏主持开幕式。
此次论坛设置四场学术报告,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IEEE Fellow王亮作题为《多模态认知计算》的特邀报告,深入介绍了现有多模态模型与方法在认知功能方面的不足,并从类人记忆机制计算建模的角度,介绍了如何通过利用工作记忆、语义记忆、地图记忆等来提升模型在图文匹配、视觉-语言导航等任务上的认知能力。东南大学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陆慧敏作题为《海底传感网大数据实时传输技术的研究》的特邀报告,深度分析了海底传感网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难点,综述了国内外海底传感网的重要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海底传感网的技术发展方向。同济大学国家海外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胡亮作题为《大模型发展的挑战及人类角色的演进》的特邀报告,全面分析了为何现有语言大模型出现了涌现现象,而诸如视觉大模型之类的大模型仍步履蹒跚,仍没有涌现的原因,通过自然界的一些启示,洞悉大模型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将随着大模型的发展,以及人类在大模型演进过程中的角色变迁。国防科技大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计算机学院教授刘新旺作题为《新型鲁棒多核聚类算法》的特邀报告,详细介绍了SimpleMKKM融合聚类框架及其相关拓展。现场气氛热烈,与会同学和专家讨论热烈。
本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交叉前沿论坛的圆满成功,进一步促进了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与发展。论坛聚焦新形势下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领域相关发展新趋势,为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了人工智能领域内学者之间的合作、助推了未来科研方向和技术发展。